211普通研三学生对于考研的看法和经验,希望能 到你。(普通211研究生有用吗)



在别人比较难过或者需要 助的时候,我喜欢分享我的看法和经验,不求回报,只图心安,如果哪一天我突然觉得看见的哪个人很需要我的几句话去开导也好,去安慰也好,然而当时我没有去做这样的事,我不想因此后悔,所以经常在刷到的视频或者帖子下面尽量客观,全面地表达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希望能 到那个人,哪怕一点。这可能也和我读的是工科研究生也有关系,毕竟实验需要结构严谨,客观的同时具有说服力。我一直喜欢分享我的想法,就像现在我在编辑文字一样,可能未来的某个时间有人点进来看到了这个关于考研的分享。如果能 到你,那就是缘分。我只是觉得大多数人的生活已经很苦了,尤其是面临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自己或是家人承受的太多了。2022考研的成绩出来了,几家欢喜几家
211普通研三学生对于考研的看法和经验,希望能 到你。(普通211研究生有用吗)插图
愁,年年亦是如此。今天我们不谈考研的意义,因为每个人的理解和境界都不同,有的人为了理想,学更多知识,接触更多厉害的人,可以赚更多的钱,弥补大学期间没好好过校园生活的遗憾,太多了。对于考研,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努力程度不同,心态不同,背景不同。这四点可能是最大程度决定了考研成绩,这几点重要程度我觉得也不一样。选择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没有翅膀,没有工具,想登天,这个选择可能就不客观,当然有梦想是好的。努力也是很重要的。举个例子,不远的地上有一百块,如果你都不肯走过去捡起来,那他肯定和你无关。当然,如果你看到了,并且走过去了,也可能和你无关,因为有人是跑过去的,这便是努力程度。至于心态和背景,心态可以练,背景没得选,不过对于考研来讲,有背景的人还是占极少数的,初试绝大多数还是靠自己的选择,努力和心态(临场发挥)。如果你过了初试,那恭喜你有参加复试的机会,不过有的人过了初试也未必去复试,没准是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或者是别的原因,皆有可能。如果去复试。那祝你顺利,能成功上岸,去享受未来的读研生活,这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有的开心快乐,有的只有苦涩,但毕竟你选择了这条路,不论做什么决定之前都希望你能三思。如果你没考上请看下面的留言,两段话都是之前我在别人视频下留的言,希望能 到你。1.家里如果支持,对于资金没什么顾虑,自己又很想去读(前提是自己想好了要考研的原因),那完全可以再战,有很多人家里条件不允许去脱产复习,会成为他们一辈子的遗憾,我是没见过几个脱产复习还能考名校的,有舍才有得,当然了,再战也有考不上的风险,不过为了梦想这真算不得什么,人一辈子长着呢,不差这两年,前提,前提是自己想好了,不要因为自己没想好做出了一些举措再让自己遗憾。如果决定再战,那就找到自己前面失利的原因,而且再战的话,很费精力,也很考验心态。如果家里父母不是太支持的话,也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我父母以前就觉得研究生不如公务员,因为我生活的城市很小,周围没有听说过谁家孩子考上了研,薪资待遇如何如何,而且越普通的家庭越喜欢考公,这得承认,大人吃过苦受过累,希望自己家小孩能安稳,不愁吃喝就行。但是作为孩子的我们可能不这么想,可能有一些人和父母想法很像平平淡淡过一生很幸福,有些人就觉得轰轰烈烈来的更有意思,这时候你需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想法讲给父母听,当然你的想法要成熟,这个年纪也不是小孩子了。因为不论父母是否支持你,他们都是打心底希望你好,可能他们因为见识的少,思想上又不够客观和包容,对于你的想法不太认同甚至大力否决,这都不要紧,你认真的分析给他们听,从未来故事的开头到不同结局可能会如何如何,给他们讲懂了,他们也许就不害怕了,心里有底了。尽量不要起冲突,因为冲突解决不了问题,你和父母只会更加不认同对方的想法。生活就是这样,处处都是考验,明明考研已经不简单了,做出考研或者再次考研决定的过程却又如此艰难。
我还记得我18年考研没考上,出完成绩放寒假回家过年,父母因为没听过考研,一直以为这是考证,类似于教资,就说“考研没用,赶紧准备准备考公务员,考编制,你看那个谁谁谁,家里也没钱,这一下考上公务员了,这行了,以后牛逼了。你这也没事,最多耽误一年,咱也不差这一年。”当时吃着年夜饭的我真是又想哭又想笑,我羡慕别人的父母那么支持自己的孩子,不论他们做什么,他们也没那么有钱啊,凭什么啊。不过我想了一下我现在的水平就算找工作也是3000出头,公务员挣得又少,我该什么时候能开上豪车,买上大房子。就和家里吵了一架,我就想二战,家里就觉得考研没用,我后来和父母对赌了一下“如果我二战没考上,听你们安排,让我考啥我考啥,让我干啥我干啥”。因为我从小就是很孝顺有礼貌的人,父母也深知这一点,看到我顶撞他们,他们可能也觉得那就任性我这一次,让我再次去考一次“证”。就这样,6月末毕业回家继续学习,这半年的二战生活并不好过。家里条件一般,所以没有出去租房子,中午和晚上在店里吃饭(家里做生意的),白天就去市图书馆学习,中午和晚上在店里吃饭的时候碰见熟人还会问“怎么在家啊,没上班啊”。父母也会说“啊,考研呢,没上班”。“考研有啥用啊,毕业不还得工作吗。”这话一出,父母和我心里也不舒服。但是又能怎么样呢,路人不在乎你的付出,只会看你的结果,自古以来成王败寇。大家都觉得公务员,事业编才是好工作,毕竟见识有限,都觉得不是挣“大钱”的人。作为我们自己只能暗自努力学习,后来也和家里拌过几次嘴,最后年底考研,父母还让我报一个离家近的双非。我说“一战就是某985没考上,二战报双非那不亏死了,再说我自己的实力我自己清楚,就报了211,当初也是某985和这个211二选一,上次没上那个,我这次就考这个,考不上我认了,算我没这个命”。最后好在考上了,也很幸运的进了大老师的团队,资源什么的也没得说,前几天刚发了一篇sci,一区top,申博也有了希望,决定继续留在团队。后来和家里人聊天,家里人才知道原来考研是上学,跟高考似的,后来就表示“以后我做的任何决定他们都不否定,最多只提提意见,因为他们相信我”。说这些就是希望很多事上我们还是和父母好好沟通,也许就有一线生机。2.至于有些同学可能想考公。对于要考公还是考研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太多,主观因素可能包括自己喜不喜欢学习(读研或者以后读博)或者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公务员,编制),客观因素可能包括家庭条件(家里条件不好,父母由于上年纪可能没有能力再供自己未来读书)或者是自己未来想做的工作需要硕士及以上学历,不得不考研(比如某些地区或者岗位的公务员等等)。可能除了这几个因素还有别的因素,考虑好这些因素再去做决定更好一点,不要盲目,比如有些人就想研究学术,做出一些东西,家里条件又很好,十年之内也不需要自己去赚钱养家,那我觉得读博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家里条件不好,还想去搞研究,也不是没有可能,也要具体看自己学的专业适不适合读博,如果适合读博,出来之后有较好的前景,那可能真就是知识改变命运,毕竟穷人想赚钱唯一的方法可能就是读书(一没人脉,二没资源,只能提高自己的利用价值去和别人交换)。如果很多人家里条件一般(还可以供自己读书),自己又不清楚去继续深造还是工作,那我建议去读研,因为一旦选择了考公,工作了几年就算不喜欢也很难再去辞职考研(我认识的很多人辞职考研大部分都难上岸,而且年纪也大了),而先读研对自己本身也是一种积累,可以选择公考的的方向更多,也相对本科生更便捷。(并不是因为我读了研就说读研好,而是我觉得研究生的可能性更多,这对很多人来说才是最有意义的地方)假如你未来有读博的打算(当然了,很多人的想法会变,我且当你有读博的打算),抛开某些双非中的专业在全国也是很强的话,我还是建议考211及以上院校的研究生,因为硕士近几年数量爆炸增多,考过研的你肯定也深知这一点,那么硕士的竞争力就不像多年前那么大了,而且国家现在很缺少高端人才,往大了说,怎么也要博士吧,这就导致很多硕士去考博士,就算一些专业的硕士都可以找到一个能轻松解决温饱的工作也依然想考博,虽然压力大,但是毕竟给的太多了(可能有些专业硕博差距不大,或者更多看的不是学位,这里不多做解释)。然而导师们的博士名额都有限制,所以考博竞争巨大,那这个时候名校的优势就出来了,假如你是985或者211,手里有成果,又有老师的推荐和 助,考个博应该还是很轻松的,同水平去不了去个双非还是不难的。如果你是双非的硕士,你觉得你的成果会比那些985/211的人多吗,我绝对相信这类人的存在,从研一就开始努力,积累了很多成果,文章,专利,竞赛等很多筹码,但是有一个东西比不了,那就是导师的资源和人际关系。名校之间很多资源共享或者互换,其中就可能包括了名额的问题,我觉得一个双非硕士的成果应该还不足以撼动导师之间对于资源互换的习惯,这是强强联合。不过我也相信一定会有名校的博导只看成果和能力,不看出身是哪,这就看你的能力和运气了。而且导师自己的学生都考博的话,如果学生能力还可以,大部分的导师都会把名额留给自己学生,毕竟已经很熟悉了,不需要再磨合这个关系。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想法,在读研三还有两个月博士考试,也祝自己能上岸,以上表达可能还不够成熟或者客观,不过还是希望能 助到那些迷茫的人。因为我当初也迷茫,出身弱一些,那就只能尽力去拼,一战走错了路,二战考研才上岸。至于如何复习,多关注几个博主看看复习方法,多做总结。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等你爬上高山,我们山顶相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28